蘇州市加工貿易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持續放大、帶動作用穩步增強,長期占據全市工業經濟與對外貿易的主體地位。當前全球經濟面臨深刻變革,全球新技術、新產業發展和企業轉型正進入一個全新時期,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將成為蘇州市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也將成為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環節。2010年11月,蘇州市被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海關總署三部委授予“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城市”稱號,蘇州以首發優勢,經過四年的工作試點,加快推動了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總體情況 蘇州市的加工貿易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服裝、鞋帽、玩具、五金等產品的“三來一補”方式起步,到80年代中期開展機械、電氣裝配等工廠化生產,再到90年代后期形成以IT產業為代表的大規模產業鏈聚集生產。 近十年來,蘇州市的加工貿易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發展特征,國際化高新制造產業鏈已然形成,以電子信息、精細化工、通用設備、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以開發區、特殊監管區為主體,龍頭外資規模型企業為核心,多集群內外資配套企業密切合作的高集聚產業體系,并加速從勞動、技術密集型向技術、資本和知識密集型發展模式轉變。全市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總量的90%集中在蘇州工業園區、高新區、昆山、吳江等開發區和特殊監管區域生產基地,蘇州已成為全國電子信息產品最大的制造和出口基地。配套產業鏈的日臻完善使得98%的筆記本電腦生產料件可在直徑70公里的范圍內全部完成。 目前,全市擁有直接從事加工貿易企業3950家,其中外資加工貿易企業占比達72.2%。今年上半年,完成加工貿易進出口額743.3億美元,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51.1%,占全省加工貿易比重65.7%和全國加工貿易總額的11.5%,總量位居全國第二位,僅次于深圳。加工貿易中83%的貿易額采用進料加工方式,來料加工方式比重在逐年減少。外商投資加工貿易總額占全市加工貿易總額的97%。近10年來,蘇州市加工貿易規模持續擴大,累計增長超過11倍。但從2005年加工貿易額占比達到歷史高點74.6%之后,逐年回落至目前的51.1%,累計回落23.5個百分點??梢?,以加工貿易方式的貿易份額有逐步收縮的跡象,但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不斷壯大。 主要特點 現階段,蘇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正日益主要呈現出“三伸兩轉”的特點,并取得了明顯階段性成效: 向價值鏈上游的研發設計領域延伸。蘇州絕大多數加工貿易企業都采用“研發+設計+生產”的模式,并努力發展成為集研發設計、系統整合、信息服務等多元化發展的綜合性產品供應商。截至2013年6月,蘇州已有外資研發機構623家,其中獨立研發企業106家和非獨立研發中心517家。單個研發機構平均累計研發投入超千萬美元,格蘭富水泵中國研發中心、伊頓電氣全球研發中心等已發展成為其母公司在本土之外最大的專項領域研發中心。名碩電腦設立的獨立研發機構-華碩科技,總投資4250萬美元,擁有員工2000人,成為全省最大的外資獨立研發機構。百得科技擁有集團在亞洲區最大的研發中心和測試中心。 向供應鏈整合的物流銷售領域延伸?;趯α銕齑婀芾?、原材料即時配送、成品分銷等服務的需要,三星電子、快捷半導體、阿迪達斯、耐克、歐萊雅、宏碁、索尼等一大批龍頭型加工貿易企業選擇在蘇設立區域性的分撥配送中心,與加工貿易關聯度極高的在蘇保稅物流貿易快速發展。 “十一五”期間,全市保稅物流規模翻兩番,接近320億美元,占全市對外貿易比重的11.7%,較“十五”末提高了7.8個百分點。2012年,全市保稅物流貿易額623.6億美元,同比增長54.2%,占同期對外貿易比重的20.4%。今年上半年,全市保稅物流貿易同比增長28.6%。由此可見,從組裝加工到倉儲物流,再到銷售服務的加工貿易發展路徑愈加深入。 向更高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近年來,蘇州市一方面加快引進以新一代電子、精密機械、醫藥及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創新型產業為代表的加工貿易龍頭項目,實際利用外資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項目占比達38.9%,高新技術加工貿易企業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1/5,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加工貿易企業增資擴股,提升能級,全市加工貿易企業投資總額約占外資投資總額比重的50%。 向更高附加值的貿易形態轉型。隨著蘇州市綜合保稅區的逐步壯大,國內流轉的分撥量迅速放大,企業改變原有貨物直接出入境方式,國內產業鏈不斷延長,加工貿易增值率不斷提高。至“十一五”末,全市加工貿易的增值率達73%,較五年前提高了近30個百分點。至2012年末,全市加工貿易增值率達85.7%,十年間增長近60個百分點。2013年上半年,加工貿易增值率達到90.1%。 向更高標準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延伸。加工貿易在蘇州市的發展,使得全市近七成的工業總產值和進出口、約三成的GDP和國、地稅收入,以及50%左右的工業企業就業崗位都與加工貿易緊密相關。加工貿易不僅為外資、為對臺貿易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而且在擴大出口、促進就業、帶動關聯產業發展等方面功不可沒。長期以來,蘇州市一直致力于將集約發展、循環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與加工貿易緊密結合,推動加工貿易企業實現經濟與社會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責任編輯:xie_hua) |